院校宣传-凯发k8旗舰厅

欢迎访问 登报易 我的订单

凯发k8旗舰厅-ks8凯发官方网站
联系凯发k8旗舰厅
北京讯系基海传媒有限公司
座机:010-56025888
手机微信:15313350053
手机微信:18513487028
qq:43609342

登报易与各国家级报纸、省市级报纸展开合作,刊登各类债权债务公告、资产处置公告、催收公告、拍卖公告、注销减资等各项声明公告业务,免去您东奔西跑的登报烦恼。

院校宣传_文章登报_软文刊登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三个“聚焦” 倾力打造大学文化塑造工程
作者:战文翔《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12版)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新使命,推进“品优技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理念,积极挖掘中医药文化富矿,坚持“聚焦实施文化润校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文化研究提质”三大举措,倾力打造大学文化塑造工程,系统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
聚焦“文化润校引领”
拓宽文化育人路径
  学校针对中医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3个维度入手,推进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工作,成效显著。着力从课程育人入手,在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元六向七步”文化育人工程基础上,不断深化以“仁和”为内涵,“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教育”有机统一的“一系统、两闭环、六维度”育人新模式。着力从环境育人入手,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布局,形成中医药植物观赏区、中医药文化普及区、人文景观休闲区、动感时尚运动区、快乐健康生活区等校园文化功能区,并对中医药文化景观进行优化、命名。着力从活动育人入手,持续完善“小杏仁”中医药文化节、杏苑讲坛、大学生睿德读书节、书记有约、校长面对面等品牌活动。文化润校引领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了中医思维,提升了医学伦理和人文素养,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十大“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2022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等一批医精德诚的优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聚焦“文化传承创新”
提升社会服务广度
  学校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中医药,怎样发展中医药等重大问题,坚定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与自强,继续推进中医药文化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的务实发展之路,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精心打造“一馆、一队、一课程”3张中医药文化传播名片,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三进工程”,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声音。统筹提升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全国中药炮制基地、药用植物园、gmp车间、净化厂房墙车间等社会实践基地群内涵建设。精心指导中医博士专家团义诊、“中医药文化乡村行”“中医药文化伴我行”“中医药文化在身边”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提升实践活动质量。拓展延伸学校“中医养生大讲堂”和“杏林”少年班项目等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把中医适宜技术和养生科学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提升当地群众健康素养。“杏林少年班”创新采取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面对面授课和拍摄录像等多种形式,为驻地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手工实践、主题探究等授课研学活动,厚重中医药发展的文化和学理基础,为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奠定广泛的受众基础。
聚焦“文化研究提质”
增强内涵式发展厚度
  学校秉持以厚重文化润泽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理念,在文化建设方面既拓面又提质,厚植学校发展的文化沃土。积极建设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中医古籍数字化资源库,深入挖掘胶东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开展胶东医学流派学术精华传承研究,整理一批以“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源流考为代表的胶东中医药名家学术经验。打造养马岛中医论坛、昆嵛山养生论坛两个特色讲坛品牌,全面擦亮中医药文化名片,打造中医药文化研究高地。
  学校文化建设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内涵式发展中成绩显著,学校博物馆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出版《中医养生文化基础》等专著36部,获文化育人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3项。学校连续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连续4年获得“省级文明校园”,荣获第一批“省级绿色校园”。(战文翔)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大思政立德树人 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
作者:王立华《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09版)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打造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思政、学工、专业教师协同配合的全员育人模式;探索思想、学风、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实现全过程育人;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提升全方位育人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学院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带动教师队伍建设,为大思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在教师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鼓励党员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学习,并将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注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有效结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和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各支部不定期举办学习汇报会、座谈会等活动。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学院举办“励德·励志·励行”系列讲座,开展“学院最美教师”“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优秀班主任评选等活动,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深化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协同”打造全员育人模式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培养优秀人才,学院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因材施教,通过学工、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三方协同机制,合力打造全员育人模式。
  学工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摸排,以考研、考公、就业、外语数学水平、心理问题等方面情况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详细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学生需求,学院开设考研辅导班、数学强基班、外语abc等级班、心理辅导中心,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为学生的学历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地方知名企业组建公牛学院、新海学院、慈溪小家电学院、芸济学院等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
  通过分类培养和因材施教,学院助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理想目标,实现自我蜕变和革新。全体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积极发挥鼓励、监督、纠错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育人成果初见成效。2020年到2023年,学院学生就业率由90.34%提高到95.40%;升学人数由151人增加到290人,人数增长了92.1%;升学率由5.55%提升到7.33%。学院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4年间共有3350名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学生入党热情高涨,入党人数在2020、2021年上升到每年500多人。
“三贯穿”实现全过程育人
  学院始终将思想、学风、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每年新生入学,各分院隆重举办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传递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勉励和学业要求。在大学期间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多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召开廉洁教育警示会、学习党章党纪讨论会等,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营造清廉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廉洁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工作,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学院举办“学风建设”导师结对帮扶活动,召开“举引航之灯、照成才之路”经验交流会、“强化思想淬炼、讨论促进学风”座谈会等,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营造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学院秉承体育和心理教育并重的理念,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外,还举办心理教育系列讲座、心理疏导会,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一人一档,精准做好引导;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三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院通过校内宣讲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并与慈溪市委宣传部成立省内首个理论宣讲学院。理论宣讲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各分院40名优秀学生担任宣讲工作,秉承学习“塑形”、宣讲“铸魂”、服务“赋能”的理念,为全院学生开展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等主题宣讲。同时,学院校友会还邀请优秀毕业生、本地优秀企业代表讲述自己在求学、创业、服务社会方面的事迹,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不畏困难、挑战自我。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走访社区、街道、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调研。每学期开学之初,学院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汇报工作,让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进而深刻领悟创新理论的内涵。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省自查的能力,学院举办“乐学科院”学风建设启动会,及“精英荟萃”“校园之星”“公牛卓越奖”等评优颁奖活动,对优秀班级和学生进行嘉奖;举办“莫忘少年凌云志”等系列青年成才论坛,引导学生立志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为锤炼学生的坚毅品格,学院开展“定格时光、伏案执笔”自习室打卡、“念念有词、与英同行”英语打卡、“阳光跑步”打卡等活动。学院还举办“熠熠青春、研梦起航”和“学长上岸”分享会,助力更多考研学生实现理想目标。
  为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革命精神,学院积极开展“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丹心报国、英雄回家”“加强清廉建设,树立清廉榜样”“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廉洁润初心,铸魂担使命”“说清廉之声,扬清廉之风”等系列思政进社区活动。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由学习理论、讲授理论,到运用理论约束行为的转变,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学院组织学生到方太集团、吉利汽车、公牛集团等大型企业及交通管理部门、医院进行参观,调研“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等科技创新成果,让学生切实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并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突破、大胆革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生力量。(王立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建设具有外语特色和全球视野的高质量思政课
作者:《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08版)
外语类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类院校,其前身是延安时期成立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政治是学员学习的主要课程门类。在80多年的历史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了大量外语外事人才,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办好具有北外特色、全球视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了显著进展。
构建思政课程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政治定位,增设“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选择性必修课,逐步建立起以6门本科生思政课和3门研究生思政课为主体,2门选择性必修课和北外特色课程为辅助的思政课程体系,促进了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和思政课程与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与有机结合。
形成思政课程特色
  外语院校担负着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至关重要。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引导教师从“思政课 外语 全球视野”的高度开展集体备课,充实专题教学内容,运用相关教学案例,开展社会实践。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全球视野,注重国际比较,引导学生正确看世界、看中国。在每门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外语优势、国际视野和思政课的结合,其中,“大学生调研报告”模块注重引导学生撰写关于海外如何看中国历史文化、如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假期社会实践中,引导师生走出去,积极开展“中国周边边疆万里行”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作用,实施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和“一师一档”制度,积极探索兼职教师制度和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度,健全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定期听课、评课机制。创新思政课授课模式,实施专题化教学,实现专题化教学设计、专题化师资、专题化讲授、专题化考核一体化,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链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和团队先后获得多项教改立项,取得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优秀育人团队等多项教学奖励和荣誉。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成立实践教学教研室,院长兼任教研室主任,统筹实践教学工作。对接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牵头承担北京市实践教学综合改革试验区西城区共同体任务,在北京市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使实践教学成为“北外”思政课教学新名片。
夯实思政课特色学科基础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离不开学科支撑、学术素养。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政治导向,秉持教学提问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学科支撑,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导,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为补充的思政课学科支撑体系。围绕“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凝练“马克思主义 外语 国际视野”的特色学科发展方向,积极拓展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2个一级学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特色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入选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不断涌现出一批彰显“北外”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出“北外”声音,作出“北外”贡献,成为“北外”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正式发布实施。这一计划在回顾过去3年重点马院建设工作和成绩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未来,继续推进学科建设培优行动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计划、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行动计划、卓越人才领航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的通过和实施将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提供新机遇,也必将为学院思政课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国家一流思政本科专业建设示范带动高水平思政课程建设
作者:左康华 赵中源 李丽丽《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04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着力打造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示范带动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教学改革新格局,通过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师范人才培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优势重点学科建设夯实高水平思政课程根基
  思政课教师业务技能的水平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省级优势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骨干人才,以突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足的后备人才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根基。
  以突出的科研能力提升思政课品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科团队突出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思政课教学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广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学科评估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学院经过大力建设与方向凝练,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研究导向,逐渐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与优势,切实提升了育人水平。学院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49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72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23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6篇、“马克思主义研究”12篇、“政治学研究”6篇、“哲学研究”12篇、“教育研究”3篇,在主流媒体发文29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16部。
  以国家级领军人才引领教学团队建设。思政课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支撑,更离不开结构合理的梯队建设,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的人才结构和团队结构为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现有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首届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二等奖获得者1人、全国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学院先后获教育部教学科研示范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奖8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连续12年获最受大学生欢迎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以一流课程建设驱动思政教学体系高质量发展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驱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改革,建立起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打造思政课“金课”群。学院现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星级课程18门次,“思想道德与法治”等3门公共课被学校纳入省级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其中,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全部拥有线上教学资源,形成了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格局。
  促进教学改革。学院积极推动专业课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近3年新增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新增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重点课题1项、国家级教研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3项,约10门专业课程依托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教学改革,与思政课“金课”课程群共同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精细化优质资源供给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助力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专业课则需要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院以一流思政课程建设协同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26名思政课教师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广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建设,12人作为第二成员参与广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倾力参与广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目前,该中心已入选广东省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思政课教师带领和帮助专业课教师自觉树立融合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综合能力,承担专业课程建设“主战场”中各环节的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
以一流人才培养助力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广州大学师范教育底蕴深厚,传承了原广州师范学院、原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师范专科学校3所师范院校的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贯通,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以情怀为本,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师德师风。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师德示范教育相结合。学院充分结合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在探索中形成分类高端发展班级的教师团队制和针对个体学生的全程导师制、学术导师制及就业导师制,学院教师从专业学习、生活适应、待人处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与培养,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在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教师的帮助、接受教师的人格熏陶,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以经典为基,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批判、在批判中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师范生。在专业课教学中,学院强调要“回归经典”,鼓励教师以经典著作为教学文本,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以经典文献为中心,为现实世界探寻更多的精神资源;学生通过经典原著研究现实问题,在学习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注重实践,贯通理论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实践是重要环节,学院以专业教育带动实习实践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大学多年来承担着援疆援藏及各类重要支教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这一优势,将支教活动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发挥师范教育优势,通过深化校地教育交流合作,在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提升育人效果。
  学院与全国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清远市连樟村结对,聘请一批课外社会导师,建设新疆伊犁自治州潘津镇中学等一批民族地区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州大学研究基地等4个省级教研平台和省内外教师教育协同培养平台,协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和新疆民族地区培养优质师资人才。2022年,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上特色思政课,践行岭南天山情”新疆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2021年,学院成立“广大马院党史青年宣讲团”,先后到南沙区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和东涌镇等地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党史故事,学生工作案例荣获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二等奖。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提高育人实效。
  (作者:左康华 赵中源 李丽丽)
 
 
报纸登报信息
登报类型:政务考核稿
报纸名称:光明日报
外文名称:guangmingriba0
国内刊号:cn11-0026
国际刊号:d2
邮发代号:1-16
发行地区:中国大陆
报刊级别:国家级
刊登时间:2024_05_09_星期四

以上广告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做其他商业用途)来源于报纸上已刊登发布的信息,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改!
推荐阅读
关于ks8凯发官方网站
关于ks8凯发官方网站
联系凯发k8旗舰厅
ks8凯发官方网站的服务支持
登报流程
常见问题faq
订单查询
字数计算
登报类型
个人证件
企业证照
声明公告
综合信息
快速导航
报纸列表
报纸软文发布


以上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做其他商业用途,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改!

ks8凯发官方网站的友情链接 :

登报易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韩庄南大街111号-220091 电话(座机):010-56025888 手机(微信):18513487028 qq:43609342 备案号:????
网站地图